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怎么走到了这一步? | 剩余财富和社会分层的起源

David Christian 南都观察家 2020-08-25

David Christian,悉尼麦考瑞大学大历史研究所所长

全文3300余字,读完约需7分钟


编者按:当今人类早已习惯了“社会分层”,并且常常忽视。除非遇到了群体性的不公或是变革,不同阶层的人才会再次集中研究、讨论这一议题,争议其中的不合理,寻求更为理想的阶层流动路径或是社会资源分配。


在《起源·万物大历史》中,悉尼麦考瑞大学大历史研究所所长大卫·克里斯蒂安认为农业文明是“农耕时代”的第二阶段,沿袭自早期的农耕社群,当“过剩”出现时,既出现了区别于农业的其他技能的“专业化”,也增强了社会不平等。他推演了这一变化——


在整个全新世(距今约一万年期间,地球气候进入稳定期),尽管饥荒、疾病和战争不断,农耕村落却一直在突飞猛进地在全球蔓延,因为大多数年景,农耕村落除了能够生产自身所需的产品之外,还有一定量的剩余,等于把来自太阳光的能量变成了剩余的财富。


这与觅食群落的境况颇为不同,后者会存储一定量的知识,但却不觉有必要存储多余的产品,比如食物和原材料,因为这些在身边到处都有,可以很轻松地得到。为什么要从事农耕呢?为什么要做农夫呢?生活在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的现代觅食群落不禁要问,周围不是有那么多蒙刚果(mongongo nuts)可以吃吗?


▲ 蒙刚果树高达15-20米,果实可食用,生长于山丘和沙丘中,与喀拉哈里的沙土类型有关,与橡胶树、蓖麻等同属于金虎尾目大戟科。 © bio-innovation.org


在觅食社会,人们缓慢地积累着知识,目的是能够找到新的环境延续自身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去有意地积攒物品,但相比之下,农耕社会的人们却不得不尽可能大量地存储物品,因为许多动植物只在几周内就可以收获,但却要提供一年甚至一年以上时间的口粮。所以,所有的农耕社群都建有家舍、谷仓、棚屋和专门用于存储待消费物品的场地。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耕社群生产出的产品也开始超过人们的年度需求。过剩的劳动力、过剩的食物、过剩的产品和过剩的能量代表着新的财富形式,但也同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由谁来控制(并享受)这些财富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剩的财富被少数有权势的人占用了,后者甚至为此建立了相应的社会架构,且常采用粗暴的强制形式,而这正是农业文明架构的关键支撑。


剩余财富就意味着劳动力过剩。伴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就出现了不必人人都须从事农耕的局面,所以新的社会角色产生了。许多人因此成了流浪汉或奴隶,而也有一部分不务农耕的人成了社会剩余财富的支配者,因为他们渐渐成了这种社会角色的专职人员。他们于是成了全职的牧师或陶工或士兵或哲学家或统治者。专职人员后来又成了专攻其道的专家。


但社会分工又同时造就了新的依赖形式。伴随社会角色的多样化,人类社会,正如同后生生物一样,变得日趋网络化、彼此更多差异、更加相互依赖,或简言之,社会变得更加复杂。这时,新的链接结构就出现了,颇相当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社会等价物。


专家往往更依赖上述链接结构,而农民通常能够自食其力。考古学家对这种社会分工的演变可以做细致入微的追踪。在美索不达米亚,制陶业可谓这种追踪研究的一个经典案例。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陶器形式简单、结构随意,可能是普通的农户制造的。但从大约6000年前,就出现了特别的作坊及制陶专用的轮子。专业陶工生产出大量标准化的碗、盘和壶,并将其远近销售。这种专业陶工显然是全职的,且投资专业设备,还曾经历漫长的学徒期。


专业化鼓励新技能和技术,因此既是技术变革的度量衡,又是技术变革的驱动力。比如,陶工需要用熔炉来烧制陶罐,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建造出了更高效的熔炉,温度更高且烧制的成品更好。但高效的熔炉正是把铜、锡或铁从矿石中分离所必需的,而如此提炼出的金属就可以进一步模制、弯曲或锤炼成家用物品、装饰品和武器。所以说,铜匠、金匠、银匠和铁匠实际上都使用了专业陶工开创的技术。


随着剩余产品量的增加,专业化也变得日趋多样。5000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鲁克(Uruk)城,有人编纂了一份专职行业表,里面列举了100多种不同的行业,被称为标准行业列表(Standard Professions List)。这份列表显然非常重要且广为人知,因为此后有数百年,接受培训的文员还基本照表抄录。该列表按等级排列,包括国王和朝臣、神父、税吏和文士、银匠和陶工,甚至还有艺人,如耍蛇人。


陶工和耍蛇人不同于农民,他们不生产食物、皮革或纤维,所以靠其产品与服务来换取食物和其他生活所需。所以,贸易、市场及货币和书写等记账手段对这种复杂社会至关重要,就像动脉和静脉相对于人体一样重要,因为这些机制使个体与个体之间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货物与能流交换成为可能。甚至我们称之为牧师的宗教专家也必须用其精神服务来交换自身所需的食物与其他必需品。凡有寺庙的地方,也必然有捐赠和供奉的现象发生。


▲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诞生了著名的“两河文明”,图左为约公元前3200年时期的文字记录,四处明显凹陷的代表数字4,另外的象形符号代表日常物品;图右为约公元前1750年颁布的《汉莫拉比法典》顶部的浮雕,汉谟拉比向御座上的最高法官太阳神沙玛什祷告。


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以农业生产力水平及每个农民能额外养活的人口数量为限。在大多数农业文明中,大约有10个农民就可以养活一个无须从事农耕的人。这也说明为何大多数人必须要种田。甚至在最早的城市兴起时,大多数人还在自家的后院或城墙外种庄稼。


不过,虽然农民占总人口的大部并提供社会所需的大部分资源,但随着社会的相互依赖度增加,专家还是变得越来越重要。农民们也开始购买小饰品或农具,不得不经常与小贩、税吏、地主和监工打交道。各类不同的专家在城镇之间转移着货物和资源,制造出市场上人们习惯使用的货币,还有农民使用的金属犁和士兵使用的刀剑,他们还记账、施行法制、代表凡人向上帝祈祷,或组织并管理他人。专家为农业文明提供支柱与支撑,所以他们最终成了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伴随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不平等也加剧了。最早的农耕社区相对平等,哪怕是社群人口规模达到极限的150-200人之后亦如是。新石器时代的小镇恰塔尔许于克(çatalhüyük,在今土耳其)在八九千年前已相当繁荣,而且人口可能已达数千,但在个体家产的规模上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不过最终,还是有少数人变得更加富有,而且这种富有的少数人群体变得越来越多。


我们可举个相当随机的例证:在黑海的瓦尔纳(Varna)附近,有一个6000多年前的墓地,里面有200多座坟墓。许多死者埋葬时基本没有什么随葬品,或只有少数几件简单的器物,但大约有10%的墓主陪葬品甚多;其中有一座墓里的陪葬品竟达1000多件,而且大部分是金制的,包括手镯、铜斧等,甚至还有一个阴茎鞘(penis sheath)


这样一种“三级分层”的财产状况颇令人熟悉,即大约有10%的精英,其顶端只有一个人,而大多数人只能勉强度日。而当考古学家发现大量陪葬品旁边还有殉葬的幼童时,他们几乎可以确信:当时社会不只存在等级制,而且还有跨代的等级制,因为儿童不可能自己获得很高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贵族制和种姓制的标志。诸如宫殿、埃及金字塔、美洲金字形神塔和寺庙等大型建筑同样提示我们:当时的人有能力组织许多其他人从事劳动。


▲ 曾经靠着“等级剥削”修建而起的埃及金字塔,如今也被用来形容从底层到顶层的社会结构分层。 © 8moments / pixabay.com


随着权力与特权的梯阶变得更加陡立,就必须要有新的社会支柱来支撑。市场必须有人管理,扒手和小偷必须得到惩罚,纳税额必须能够计算,农民、流浪者和奴隶必须组织起来才能形成建造宫殿和维护运河的劳动大军。复杂社会还需要宗教专家来确保神的保佑,使他们免受疾病侵袭,并提供充足的降雨。这种支柱架构一旦失效,整个社会的人都会受影响,所以大多数时候,哪怕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也通常会服从其上司。


有人类学家曾研究过近代小规模社会中等级制涌现的过程,比如位于西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亚(Melanesia)社会。在这里,被人类学家称为大人物或首领的实权人物,其权力来自家庭、盟友及追随者的尊重、忠诚和支持,但这些人的权力却总是岌岌可危:一旦他们不能通过财富与特权的分配来维系追随者的忠诚,他们很快就会失去权力、财富,有时还包括生命。首领既不能强制成员行事,成员亦不能从首领那里得到好处,那还有什么人会追随首领呢?


最终,在更大型的社会中,出现了更有力的领导人:他们统治着数十万人口,控制着巨大的财富,自己与盟友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随时可通过武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对手身上。事实上,在整个农业文明,通过使用武力来获取劳动力、产品或财富的现象简直无所不在,所以奴隶制和强迫劳役在农业文明中普遍存在。从统治者榨取农民财富和劳役的方法来看,农民的境况通常比奴隶好不了多少。


有个来自公元前2000年末埃及的文献,对农民缴纳剩余资源的例行过程做了深度描述。文献作者本身是一位书吏,内容是说为何当书吏是件好差事。为此,作者先叙说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说他们每天要在田里长时间地劳作,无论酷暑严寒,还要照料牲畜、修理农具、维修房屋等。然后,作者又记述了税吏带武装保镖收税时的一段遭遇——


“税吏对农民说:‘快交粮食!’农民说:‘一点儿都没有啦!’于是农民遭毒打,后被五花大绑头朝下投到了井里。农民的妻子也被当着农民的面绑起来,孩子也被上了镣铐。邻居见状,慌忙逃窜。”


这里的描述当然有讽刺戏谑的成分,但这里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所有农业文明都曾使用这种敲诈的手段来维持秩序,并从大多数人口那里榨取劳动力和资源。


我们通常把这种能够在广大地区行使控制权力的结构称作国家。国家是在人口众多、物质富足的情况下涌现的,往往拥有多座城镇、大量农耕村落及足够的剩余劳动力,以为军队和官僚机构提供人力保障并支付费用。


*摘自《起源:万物大历史》(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标题为编者所加,后文还包括农业国家普及、单一世界体系的建立、化石燃料和工业化、未来可再生能源可能带来的新转变等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